出行是一块大蛋糕。有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汽车仅共享出行市场容量就有望增长至3800亿元,共享单车出行还有上百亿元的市场,而车贷、保险更是过万亿。区块链落地出行领域,共享出行和汽车金融成为势头较好的两股势力。
互联网时代,出行领域的平台都有中心化商家运作。信息不透明、大数据杀熟、价值分配不公平是大家都知道的“秘密”。
今年以来,滴滴就因大数据杀熟、以及快车司机行为不轨导致出人命一直负面缠身。去年野蛮生长的共享单车,在经过一个寒冬的洗礼后ofo和摩拜在勉强支持。汽车金融领域的骗贷、保险欺诈等问题屡见不鲜。
区块链技术具备公开透明、不可篡改等特性,被认为可从技术上重构信任、重新分配价值。它对出行领域存在的以上问题,表面上看可谓天然匹配。
事实似乎也如此,今年以来,相继有约20个与出行相关的区块链项目诞生。其主要聚焦于汽车金融、共享出行以及数据整合领域,其中诞生最早的已过一年。不过这短短一年中,在大量项目诞生的同时,也有项目关停。
汽车金融是最容易落地的场景
截至目前,据QBDNews不完全统计,出行领域里累计出现了约20个与区块链相关的项目。这些项目主要分布在共享出行、汽车金融以及数据链接等领域,解决的主要是行业存在的信任问题和价值分配问题。
汽车金融被从业者认为是区块链技术最有望落地场景。同时也是一个市场庞大且鱼龙混杂的领域。中国报告大厅去年统计, 2016年我国互联网汽车金融的总市场规模可达1.1万亿元,2018年我国互联网汽车金融的总规模可达1.85万亿元。可在2017年之前,与车贷相关的P2P平台全国有1000多家。在今年这一波暴雷潮中,不知殃及多少。
目前,市场上汽车金融产品大概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围绕汽车消费过程提供便利性、经济性和保障性服务而设计的,如融资租赁、汽车保险、汽车消费信用卡等。
二是围绕规避销售政策、制度开发的产品,如消费理财汽车产品。
三是围绕价格优化的产品,主要以汽车消费价格为出发点,使各方成本最小化,如零利率贷款产品。在这些产品中,一般用户接触较多的主要为车贷和车险。
该领域里目前存在的问题消费者一方更为明显。有消费者不遵守借贷、保险协议,一车多贷、到期不还,保险公司与消费者也存在信息不透明,欺诈、赔付不明确等问题。
从事汽车金融工作多年的方玉书对这些问题深有感触。去年年底,在区块链风口吹起之时,他就启动了CFA Block(Car Financial Aurora Block),这是一个基于区块链的汽车金融行业应用公链,为汽车金融行业建立去中心化的公平、公正机制,为普惠汽车金融、汽车供应链金融、汽车供应链保险、汽车资产证券化、汽车交易、车主驾驶行为分析及其它扩展应用场景提供支撑。
在此之前,他曾开发出一款汽车追踪定位产品,安装到车上后金融机构可随时监控车辆行驶信息,便于追踪。“但这样依旧解决不了追款成本高的问题,你可能要去很远的地方拖车。”
CFA Block通过将车主车辆信息上链,项目落地后有望加强汽车融租、回租、车辆抵押贷款以及金融机构公司的风控能力,使得资金方能够以更低的成本获取优质债权,减少了其授信摩擦成本。
另外,CFA Block还能为车辆溯源提供信息,用户可通过按时还款等安全行为获得积分,从而获得信用证明。通过CFA Block区块链平台的奖励机制,车主可以在提供数据的同时,获取相应奖励。这个项目的主网预计明年年初上线,能否落地还需应用落地后方能知晓。
除车贷外,车险也是汽车金融的另一大板块。去年4月,汽车交易服务平台蔚车创始人戴其其就推出了“企享车保”项目。公开资料显示,这是一个基于区块链技的互助式汽车延保平台,主要解决汽车用户中后期维修费用较高问题。即车主可以申请加入互助计划,由平台审核,出现事故后进行安检勘察,最后做理赔返款。
互助即用户通过签订合同加入互助组织成为会员,缴纳费用形成互助基金,该基金对合同中约定的事故所造成的损失进行赔偿。平台借助区块链的分布式存储及不可篡改等特点,让基金的互助时间及资金流向得以记录且透明可查。
但目前企享车保业务已暂定。QBDNews联系其创始人戴其其询问项目进展时,对方表示业务已关停,原因不方便透露。对于区块链技术在车险领域的应用前景,他则认为,区块链技术目前在车保领域看不到应用价值。
同时,其他保险领域的从业者也称,虽然区块链可以对保险销售、误导和客户不做诚信告知进行上链,但实际中没人愿意这么干。
虽然企享车保暂时并未推出有价值的应用,但金融场景仍然是被从业者们看好,最容易落地的场景。物信链创始团队成员陈学广表示,汽车金融是区块链技术在出行领域最容易落地的场景。
共享市场混乱,区块链+可有效梳理
与汽车金融一样被看好的另一个场景是共享出行。2018年,中国汽车共享出行年市场容量有望增长至3800亿元,市场庞大。在平台方面目前滴滴一家独大、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经过一年的洗礼后褪去了光环,易主、欠供应商款项、欠用户押金等标签被逐个贴上,在风雨飘摇中努力存活着。
2012年,滴滴诞生,从此打车可以用手机呼叫。经过6年的发展,滴滴收购了快的、Uber后一家独大。与此同时,前几年烧钱获客,让其在急于回本的时候剑走偏锋,今年滴滴被曝出大数据杀熟,载客变宰客。另外,因为有司机行为不轨,平台监管不力导致多名花样少女失去生命。
2016年,摩拜诞生,一年后,各种共享单车摆满大街小巷。共享单车风靡一时,共享电动车、共享汽车相继问世。今年5月,摩拜卖身美团,ofo也多次被曝欲寻求阿里收购。同时,共享电动车、共享汽车也被冷落。
在热潮逐渐退去的同时,共享单车和滴滴打车行业的问题逐渐凸显。
综合看共享出行出行领域,还有以下问题是经常发生的。首先是客户的丢失,某共享汽车创业者曾透露:“我们碰上过在车里落下酸辣粉、活刺猬的。钱包、手机就用说了,还有把孩子落车里的。消费者打过电话来,‘我孩子在车上,你快给我查一下车在哪,别让别人开走,’各种各样的丢失情况都有发生。”
其次是监管的力度不够,滴滴对司机的监管,共享单车对自行车的乱停乱放和及时维护。曾有乘客打滴滴时听过这样的对话,一位老司机在电话里告诉新司机,“你不要害怕被投诉,你发现这个乘客要投诉你时你先投诉他,这样就可以像后台申报撤诉。”
第三是 “加价”问题,尤其是在高峰期,很多乘客都遇到过叫到车后却被信息或者电话告知需私下加收小费,而小费的产生是从路程上根据远近分别收取10-50元以上不等。
区块链技术具备可溯源,不可篡改的特性,用户数据上链后可实时追踪查询车辆状况。用其解决以上问题,在理想状况是好的办法之一。
数据上链可查,价值回归司机和乘客
在共享出行市场上,最早试水的是新加坡共享单车oBike,团队试图用区块链解决共享单车价值分配问题。但今年6月,oBike已关停共享单车业务,就此宣告失败。
其余名号最响亮的要数陈伟星的打车链。公开资料显示,项目从“与劳动者共享的交易平台”、“经济体内容资产的币改平台”、“可治理与跨链全流通的经济体公链”三方面打造全新经济体。
打车只是切入点,接下来还将逐步推动到民宿VV Stay、外卖VV Eats、航旅共享VV Fly等品牌,并开放接口给社区,发动社区完善钱包、交易所、行情、数据分析等配套技术设施。但在今年7月,区块链项目评级平台发出质疑,打车链项目违背经济学原理,可行性不明确。
相比于类似于打车链涵盖范围更广、名气大的项目,一个名气较小的项目“趣出行”则利用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存储、去中心化、共识机制和Token激励等特性为用户确权,让价值回归司机和消费者,并且数据透明可追溯。这个项目解决的就是打车问题,主要结合通证经济将更多的价值反馈给司机和乘客,并且可解决大数据杀熟、恶意加价等问题。
目前,趣出行挖矿小程序已上线,团队手握20万用户社群是他们的优势。
除汽车金融和共享出行场景,区块链技术与出行工具的结合较多的还有数据整合。数据场景中有车况数据记录,行程记录等。用户贡献数据时可获奖励,项目可整合这些数据,将数据需求者和数据贡献者连接起来。但也有从业者表示,数据链接暂时还未体现真正的价值。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