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傍晚,监管突然而至,注定了这是现金贷行业一个难熬的周末。
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P2P网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印发了《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下称《通知》)。
总结来说,《通知》划出了行业的三大门槛:利率36%以下,牌照和场景。
万亿现金贷市场,突然刹车停滞,未来将何去何从?
01 利率
《通知》中规定,各类机构以利率和各种费用形式对借款人收取的综合资金成本,应符合高人民法院关于民间借贷利率的规定,禁止发放或撮合违反法律有关利率规定的贷款。
这表示,现金贷的利率,必须在年化36%以下,这条红线,不可动摇。
利率红线,就完全无法绕过了吗?实际上,方法比问题多得多。
“不是完全不能做,还是有方式,来服务这些底层的用户”,某现金贷平台的负责人吴晓君称。
比如商品分期。
日前,江苏金融办印发《关于促进小额贷款公司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公开表示支持省内电商设立网络小贷公司。
实际上,除了线下场景,电商恐怕是线上最适合分期的场景,同时也是绕过利率的好方式。
“超过36%的利率,可以加到商品价格里,或者让供货商贴息,还能双赢”,吴晓君称。
而虚拟和非标商品的分期,将成为现金贷的重要转型方向。
比如游戏点卡或游戏币,分期购买这些非标产品,价格变得更加不敏感。
另外,还有一些平台准备尝试商品和现金相结合的方式。比如,借1000元,利率也在36%之内,但前期可能要先花100元购买商品,才能将钱取出来。
这100元,可以是保险产品,也可以是实物商品。
“如此就相当于收了100元的砍头息”,吴晓君称。
“监管出台后,行业一定会出现很多马甲,让监管看不懂,这样还要持续博弈一两年,但这些马甲,最终也会纳入监管之中“,某监管层人士称。
“这些平台恐怕很难做大”,吴晓君认为,因为违背监管意图,难以见于阳光,资本市场也很难认可。
绕过利息,实际上有无数种方式,甚至可能诞生诸多完美的模式,但这恐怕就不再是一项事业了,而沦为赚快钱的生意。
02 牌照
《通知》中的第一条原则,就是“未依法取得经营放贷业务资质,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经营放贷业务”。
这表示,没有牌照者,将难以进入这个赛道。
目前,全国共批准的213家网络小贷牌照,也面临整顿重组。
在这样的背景下,多个现金贷的买家,都报出了上亿的价格,求购牌照,但无一卖家敢出手交易。
实际上,除了购买牌照之外,还有很多方式,可以间接获得牌照。
比如牌照通道、挂靠、双方持股、成为子公司等等方式,都可以间接获得牌照的使用权。
未来,等牌照的整顿和重组结束后,牌照使用权的兜售,将成为一门生意。
“但牌照通道生意,也得符合监管,比如我们只能接利率36%之下的合作”,某持牌公司的负责人称,“起码账面上的利率,必须低于36%”。
牌照这个硬性门槛,并非完全无法绕过,只是增加了通道费或挂靠的成本。
“但是牌照的管理,也会越来越规范,类似挂靠等方式,也会渐渐受到监管”,该监管人士称,就如“金交所”的通道模式被叫停一样。
03 场景
绕过监管,虽然可以短期内安然无恙,但很难长久。
更多的平台,正在思考一个长远的转型方案。
在《通知》中,将现金贷定义为:无场景依托、无指定用途、无客户群体限定、无抵押。
并且指出,所有贷款发放,必须明确用途,不能发放无指定用途的贷款。
这意味着,无场景,无贷款。
一些贷款平台,在用户申请贷款后,加了一个环节,询问用户借款用途。
“完全曲解了监管的意图”,某监管人士称,实际上,监管是想像信用卡一样管理现金贷。
在使用信用卡时,需要去消费场景中刷卡,这样就监控了钱的去向和用途。
这就是现金贷必须要有场景的原因:需要知道钱的流动。
因此,监管也禁止一些特定场景的借款,比如首付贷、股票、期货等投机经营等。
如果必须有场景,那就意味着,大额的现金分期都将不可做。
对于阿里、京东这些巨头来说,调头很容易,因为他们有电商场景,且利率也在36%之下。
但对于一般的现金贷公司来说,又要有线上场景,又要在利率36%之下,这道题目就太难了。
“很多现金贷,会重新回到线下的场景分期”,某场景分期的风控负责人严松称。
但实际上,过去两年间,场景分期的发展也不乐观,在和场景的磨合中,困难重重。
和现金贷的低门槛不同的是,场景分期门槛极高。
“要做好深耕行业,苦哈哈的准备,否则很难在场景中活下去”,严松称。
另一方面,他们还面临着被银行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收割的命运。
“银行和持牌机构设计的金融产品,也开始往底层用户沉”,严松主要到,一些银行推出了“虚拟信用卡”产品,在任何场景中,你一旦有信贷需求,就可以马上开卡使用。
这是银行业务下沉、接地气的重要一步棋。
而这对互联网金融的“场景分期”玩家来说,无疑是一个坏消息——他们的猎场,闯进了极为强大的对手。
如此一片战场,留给现金贷还有多少空间?
04 助贷
如此来看,可以短暂靠着商品分期、保险等方式,绕过利率;也可以通过挂靠、通道等方式,曲线获得牌照的使用权,但终究来看,都不是长久之计。
利率低于36%的大额分期,面临无场景的桎梏;直接转型去做场景分期,这条路又充满了荆棘和坎坷。
不论短期来看,还是长久来看,对于现金贷来说,都很难平滑过渡。
《通知》出来之后,对于持牌机构来说,是一个百分之百的利好。
草莽军被清除,竞争减少,行业走向理性的正轨。
“实际上,现金贷的果实,可能会被银行或持牌机构收割”,吴晓君称,这可能是难以回避的命运,和当年校园贷被取缔后,银行重新回来收割战场一样。
既然转型太难,很多现金贷公司,开始考虑放弃金融属性,完完全全扮演一个“助贷”角色,帮助银行和持牌机构收割战场。
在《通知》中,监管对于“助贷”也有了明确的规定,核心逻辑就是,不要兜底,不要带有金融属性,只提供服务就好。
但《通知》中,有一句话扎了所有互联网金融从业者的心:谨慎使用“数据驱动”的风控模型。
“实际上,传统金融机构和监管,对于数据驱动的大数据风控,还不太认同",某接近监管层的知情人士透露,因为这些“高科技”还没有跑完一个经济周期,难以自证完全有效。
“这在某种程度上,将互联网金融最引以为豪的部分,给否定了”,吴晓君称。
另一方面,《通知》也规定,金融机构的风控业务不可外包。
那一直试图给金融机构提供获客和风控服务的助贷模式,未来又将怎么办?
“创新和专业,这可能是现金贷最后的两个法宝了”,某监管人士指出,最正确的转型方向,唯有这两条。
“需要找到一些新的场景,也需要一些产品创新”,吴晓君也同样认为,一些类似“虚拟信用卡”的产品,可能是一个思考的方向。
而专业性,指的是深耕技术。
“就现在来看,助贷模式只能先提供获客服务”,吴晓君称,这就是残酷的事实。
多位从业者都表示,尽管短期内,传统金融机构和监管还未看到“大数据风控”的价值,但技术和科技在金融的运用,是未来不可逆转的趋势。
后期,在获客时就加上一些“用户筛选”,通过时间和深耕,来完善“大数据风控”,并证明其有效性,才能拿回互联网金融的核心优势。
时间是好的良药。
现金贷会完全退出历史舞台吗?
“不会,行业并非一刀切,且留有出口”,多位业内人士称。
只是,暴利时代结束,深耕细作加创新,是唯一的两个出口。
(应受访者要求,本文部分人名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