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周末,疫苗生产记录造假问题成了整个社会的舆情焦点,在让无数父母陷入担忧、焦虑甚至是愤怒的同时,也引发新一轮的拷问:在这个涉及孩子健康和安全的问题上,除了对涉事企业的严厉处罚,我们还能做点什么?
从近几年发生的疫苗安全事件来看,既有生产环节的数据造假、也有流通环节的失控。而由于整个体系的封闭运行,又让公众尤其是最为关切的父母难以介入监督。
以此次涉事的疫苗企业来看,监管部门早于2017年10月就已立案调查,相关结果也已对相关省市做了通报,但信息的封闭运行并未让这一事件获得足够重视。一些涉事的省份也是在这次舆情之后才开始采取措施。
生产环节记录造假、流通环节信息封闭。一个更公开、更透明、可溯源的疫苗监督体系,将对改进目前的疫苗安全现状有所帮助。
当然,技术不是万能的,但在涉及孩子健康和安全的问题上,如果能有1%的改进、提升,也是值得我们去尝试的。
本文尝试探索区块链是否能为疫苗的生产、流通、监督,创造一个更透明、安全的环境。
疫苗成为全民话题,震惊、愤怒、心痛之余,所有人都在寻找问题根源和解决之道。
疫苗问题由来已久,此次假疫苗事件暴露了现有疫苗产业诸多问题:
1. 企业擅自编造生产记录和产品检验记录,随意变更工艺参数和设备,但在案件回溯中,无法确认是哪个环节记录造假。
2. 疫苗冷链配送由物流企业自我监控,药品从生产到运输,监督尚不完善。
3. 疫苗流通销售环节腐败,追责困难。
4. 监管信息不公开,只在药监体系内运行。
5. 疫苗出问题后,问题疫苗去向难以追溯,流通环节监管不力。
在一片议论声中,“疫苗上链”呼声渐高。尽管部分讨论带有营销意图,但仍然值得探讨,区块链药品溯源,是否能让疫苗更安心?
1. 引入区块链溯源
▌ 传统溯源的挑战
国内疫苗等药品的可追溯体系早有试水。2005年,原国家食药监总局与中信二十一世纪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始建设中国药品电子监管平台。
其具体做法是:为每一药品销售最小单位加印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码(赋码),从厂家到各级经销商、再到药店等终端环节,每一次药品的出库入库、核准核销都需扫码记录以保证药品全程可溯及。销售终端将配备数字证书(密钥),用以查询详细信息。
但这一体系也曾引发外界质疑。传统溯源使用的是中心化存储模式,在这种模式下,谁作为中心维护这个账本变成问题的关键。
无论是源头企业保存、渠道商保存还是政府保存,由于其自身都是流转链条上的利益相关方,当账本信息不利时,这类企业可能选择篡改账本使溯源流程失效。
2016年2月,原国家食药监总局暂时叫停药品电子监管;2016年7月28日,新修订实施的《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去除了电子监管码相关叙述,取而代之的是“按照国家有关要求建立药品追溯系统,实现药品可追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