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权概念的区块链实现
提起区块链,在进入区块链元年的今天,相信很多人都对区块链的特点如数家珍。可编写智能合约的区块链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可信任性、可追溯、可编程、时间戳和全网记账等优势,具备颠覆传统行业的可能,使得相关业务公开化、透明化、公正化。
正是因为这些特点的存在,区块链成为继互联网+、金融科技概念之后的又一热点,特别是全网记账的特性,让公众具有强烈的参与存在感,而个人在区块链中拥有的数字资产无法被掠夺,也成为区块链爱好者和投资人狂热追捧的因素。
区块链拥有如此多的优势,也引起了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在新近出台的《“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里面,区块链技术也被列入其中,包括全国多个省市都出台了相关政策,对区块链企业给予大力的扶持,杭州、成都等地区都规划了区块链园区,很多政府部门和机构也纷纷成立区块链技术研发团队,由此可见,中国的各级政府对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寄予厚望。
但在近几个月来,随着区块链热度的提升,利用区块链技术进行的ICO融资活动也不断涌现,这是一股席卷全球范围的、天文数量级的资金碰撞,在这种投机氛围浓厚的环境下,良莠不齐的区块链项目接踵出现,利用ICO投资门槛低,绝大多数投资人不理解技术实现可行性的情况下,仅靠一份白皮书就获得几千万,甚至数亿、数十亿的资金。更有甚至,许多打着区块链项目的境外团队在筹集资金后一夜之间消失无踪,对广大投资人造成了巨大的伤害。这种乱象,使得中国政府对区块链这种难以控制的技术担忧,多次提出监管的需求,也在讨论监管的实现方式,如“沙盒监管”、交易所实名制等。
但问题是,以上常规技术真的能够对区块链技术进行监管吗?
在2016年底,作为国内对区块链研究走在前沿的贵州省发布了《贵阳区块链发展和应用》白皮书,在白皮书中提出了主权区块链的概念,在这个概念中,主权区块链同其它区块链一样,具有点对点、不可篡改、可信任和价值转移的特点。但不同的是,主权区块链增加了国家主权、政府监管、技术干预、非完全去中心化等注入有主权意志的特性。
从2016年底到2017年7月,正是区块链ICO融资乱象从起步、发展、高潮到濒临破灭的的时间段,回头重视《贵阳区块链发展和应用》白皮书中,无疑可以看到撰写部门具有高瞻远瞩的视野,预见了区块链技术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主权区块链的概念也正是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
用技术应对技术,用区块链来监管区块链,这才是监管之道。
主权区块链概念中,最重要的几点在于:主权框架、包容的共识算法和规则体系、法律框架下的自动化规则,以及链上链下数据的融合。
主权区块链概念如何实现?
由深圳链合科技投资有限公司从政务角度出发,研发出了政务链(GACHAIN),将主权区块链的概念变为现实,实现了“区块链即政务”。
下面我们从技术实现的角度对比主权区块链概念和政务链的共通点。
由上述对比可见,政务链(GACHAIN)不仅在技术上保留了区块链的主要优势,又将监管的权限交给了相关部门,在多部门的协调统一下,即可以利用区块链技术对有资金需求的新兴企业进行融资,又对ICO等活动进行了有效监管。
我们可以想像这样一个场景:
某高新企业研发了一项新能源动力的产品,但困于资金的原因,无法使产品成型,因此该企业在政务链中提交了ICO项目的申请合约,以企业股权的10%且必须年度分红为标的,筹集1亿元人民币。该申请合约在政务链中自动流转到多个监管部门,监管部门制定了智能法律,要求需要通过工商、税务、公证等部门的核查,申请合约自动进入以上部门,这些部门可以自动或人工执行的形式,对申请合约中描述的情形进行核查,并自动返还结果给监管部门,如审核通过,政务链将生成一份具有代币数量、权益属性等参数的智能合约,并在政务链中进行发售,公众可对项目进行认筹。当年度清结算时,该项目的智能合约自动通过税务、银行等机构的接口,调用盈亏数据,并完成自动分红。如遇到企业倒闭,也将以智能法律中的企业法保障投资人的权益。
主权区块链的概念不仅在于对区块链项目的监管,更重要的是对整个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融合应用,而在政务链(GACHAIN)中,不仅考虑了经济社会的应用,着重点更多的在于各政务部门的协调统一。
政务链(GACHAIN)已同国内财税的领先企业、国家税务总局认可的电子发票和税收代征系统运营商瞄财网达成战略合作,把社会化代收税、电子发票等财税核心业务集成到政务链上,利用政务链可监管、可追溯、票据易于流转、防篡改、高并发,以及外部接口等优势,在不增加各部门改造成本的前提下,从电子发票生成的源头做起,直至流转结束,企业客户在简化流程、方便使用的同时,也同步进行了报税流程,而税务机关也可即时监控每张电子发票的来路去向,公众也能查询每张票据的真伪,使整个税务票据业务简易化、便捷化、透明化,对发票乱象起到了很好的抑制作用。
去中心化的优势和劣势并存,主权区块链打造的社会环境,必将是有序而和谐。